浅议数学课堂讨论的组织与实施
讨论,是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常用的一种方法,它是教师和学生,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一种互动方式,通过讨论中的思维碰撞,互相收益,从而形成对某一问题较为一致的理解、判断,这对于充分发扬民主教学,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,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都有积极的意义。虽然这种方式有它自己的优点,但是常常不易掌握,弄得不好事倍功半。现结合我的数学教学实践,简单谈一谈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讨论的组织与实施。
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讨论应该是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,学生围绕一个中心问题,进行讨论,这样的讨论需要有问题、主持人,发言尽量围绕中心,以期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,课堂讨论一般可分为班级讨论式和分组讨论式两种基本方式。
一、讨论前的准备
讨论虽有随机性的,但更多的讨论还是应该在教师的精心准备下进行,就教师而言,应该做好以下几项工作:
(一)分好小组,培养主持人
分组时应该熟悉班级学生状况,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的调整与搭配,应根据班级人数分4—6组,尽量减少小组之间的差距。对于小组的主持人,需要我们培养他们的组织协调能力,让他们知道自己需要做什么,怎样做更好一些,只有让他们明确了自己的职责,有了精细的分工,才能让讨论更有效地发挥作用。
(二)选择好方式,交代清要求
课堂讨论可以全班讨论、分小组讨论以及邻近座位讨论等等。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,采用合理有效的方式,交代讨论时间要求,以及需要达到的预期目标,认知对待讨论,避免出现热热闹闹的讨论,最终一无所获的结果。
(三)精心设计讨论
根据教材内容以及学情实际,教师应该设计好讨论,讨论应该在什么时候出现,出现多长时间,出现几次,很多人误以为满堂热热闹闹,随时随地彰显这种氛围,我对此并不苟同,我认为讨论并不是万能的,并不是唯一的模式,只是很多人主观地随意地扩大了讨论的功效,只有恰当地使用,才能有较好的教学效果。
其次,要设计好讨论的主题,我们应该选择一些容易混淆的概念,事实而非的问题,答案不唯一,解法多样,易引起争议的问题,让学生去讨论。
二、讨论中的引导
讨论并不是“放羊”似的实施,虽然我们强调学生的个体差异,以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,但我们决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,讨论过程中,教师要巡视各组,听取他们的讨论,必要时,可以加入他们的讨论,给予适时适当的指导,解决学生的困难,捕捉各组有用的信息,向其他各组传输或是给予暗示,做交流对话的中转站.
昌图县后窑中学 高启龙
评论